收视登顶,七位戏骨撑场,湖南卫视的这部历史剧,拿到了收视王炸

终于,终于,终于。久旱逢甘霖。

先问一句,这几年让观众最望眼欲穿的剧,是什么类型?

我的答案是:历史剧。

毕竟曾几何时,历史剧,可是站在国剧的金字塔顶,回首这30年收视和口碑最佳的国剧,历史剧,可能是各种类型中占比最大的一类。

1999年的《雍正王朝》,9.3分。2001年的《康熙王朝》,9.2分。

2005年《汉武大帝》,9.2分。不但评分高,更全都是创下收视纪录的年度国剧。

2007年的《大明王朝1566》,更创下国剧历史剧的最高分,9.7分。但也是这巅峰一役,剧集在湖南卫视首播后收视惨淡,从此历史正剧热度不复往昔。

这一沉寂,就是15年。

这期间,与以往的历史剧相比,历史剧不但数量急剧下降,而且质量不复昔日王者气势,甚至开始“变味”。

这几年的重磅历史剧《大秦赋》《山河月明》纷纷折戟,逐渐蜕变为披着历史剧外衣的古装偶像剧或狗血家庭剧。

这不仅让观众对现在的历史剧表示失望,历史剧也更从曾经的“春天”陷入“寒冬”。

所以,还能不能出现一部好剧,为陷入困境的历史大剧重新正名?

总算让我盼到了——

15年一轮回,又是湖南卫视,又是黄志忠主演——《天下长河》。

没有古偶浪漫,只有历史浩瀚,也没有宫斗狗血,只见竭力治水。

演员,都是恰刷刷的实力派,想要顶流偶像,一个都没有。

一部妥妥的历史正剧,播出平台还是湖南卫视,会不会重蹈《大明王朝》收视不利的覆辙?

但它偏偏就是赢了。首播收视0.529,而且一路攀升,最高0.6273%,两集拿下卫视收视第一。

再看口碑, 豆瓣齐刷刷四五星,不少观众直呼:出乎意料地好看!

真的行?一开始,听到该剧是讲治水,以为是一部沉闷的历史正剧。

但刷完一集,停不下来了,一口气连刷七集,可以下结论了:

观众叫好,无非是它满足了对历史大剧长久以来最简单的要求。

即——细节尊重历史,角色尊重人性,故事尊重智商。

难做到吗?从前七集来看,《天下长河》严格执行了。

也得到应有的回报。

说历史正剧由此翻盘,话太早。

但说这部剧拍出了历史正剧的良心,不虚。

1、入戏:开场就直入主题,一场护堤大戏,直接把精彩度拉满

顾名思义,《天下长河》,说的是清朝康熙年间黄河治理的故事。

主角,一是康熙帝,二是靳辅、陈潢两位治水能臣,由两人的故事引入,代入的是整个康熙年间的治水断代史。说的是治水,又不仅仅是治水。

故事野心很大,但治水的故事,并不好拍。

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剧本,在编导张挺的抽屉里呆了十年。

大多数没有经历过水患的观众,对“洪水凶猛”并没有清晰的认知,所以剧集既要拍出历史传奇,又不能太过戏说,既要让人对“治水”有具体的概念,又不能过于专业,令故事乏味。

怎么拍才能带观众入戏?

导演的办法是:一上来就先声夺人,用一场硬核的古代治水实战震慑观众。

开场几个镜头就人抓得死死的。

康熙十五年,暴雨连绵,黄河下游成为一片汪洋,粮道中断,清军和吴三桂军队激战正酣,苦无粮草,康熙帝心急如焚。

此时埙声(埙,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,陶土所制,音色旷远悲凉)起,暴雨如注,康熙冒雨登临祠堂,向祖宗忏悔祈祷天下安澜。

导演从三个角度,将古代治水的无奈、辛酸与壮烈、卓绝,展现得入木三分。

其一,振士气。

镜头从烛光满布的庙堂转向汹涌的黄河波涛,黄河岸边的河工们,正奋力铸堤。

当年专业的说法,叫制作大埽,何谓“大埽”?

用薪柴竹木等软料夹以土石卷纸捆扎,构筑堤坝,抢险堵口。

暴雨滂沱中,众人使劲,一位老者喊着“心要定啊,气要匀啊”,既是鼓劲,也是调整节奏的号角。

然而古代以人力筑堤,不仅难擒黄龙,而且异常凶险。

浑浊的黄河水,裹挟着泡沫咆哮而至,如虎咆哮,吞噬人命。

此时有人大喊, “黄龙来了”,众人停下了手头的活,纷纷溃散。

所谓黄龙,就是洪峰,工事不稳,肉身如何能敌?眼看情势千钧一发,如果决堤,下游将成泽国。

危急关头,安徽巡抚靳辅冒雨而至,询问河道官何在?

老者回答,“早就跑到姥姥家了。”

靳辅拔出宝剑,插入堤坝,对着众人大喊,“河道官跑了,我就是新的河道官,不会跑到他姥姥家去。”话糙理不糙,说完他顶风冒雨,亲自推动“大埽”。

老者一挥手,“逃也是死,不如留下来跟天斗一斗”。

众人士气得到鼓舞,纷纷停下逃亡的脚步,官民一心,抗住了这波黄龙。

其二,擒黄龙。

虽然官民同心,但黄河堤坝失修已久,而此次洪峰,为清代有朝以来最凶,最猛。

洪水来袭,堤坝已经无法阻挡。

靳辅当机立断,把对面大堤炸掉泄洪!

就连带头的老者都犹豫起来,“河道官不在,炸堤是灭族的大罪。”

靳辅大吼,“河道官不在,我在,要灭也是灭我的族。”

好一个只问苍生的好官。

但黄龙震天动地,谁前去,都是九死一生,甚至十死无生。

关键时刻,一个热血青年第一个站出来,“我去”。

靳辅一愣,接着说,这是他的儿子——靳治豫。

壮士用命,一群河工接连站出来,乘上竹筏,在奔腾翻滚的黄河水中,带上炸药,向对岸驶去。

黄志忠把一个父亲演得太好了,靳辅含泪望着前去炸堤的儿子消失在烟波浩淼间,眼神中有忐忑,有紧张,又有几分你看看我靳辅的儿子的自豪。

然而大水如龙,瞬间吞噬木筏,众人沉默,靳辅向前一步,眼神悲悯。

忽然前方一声巨响,升腾起一阵硝烟,炸堤成功,黄龙过境,堤上的人都在欢呼,但眼见儿子迟迟未归,靳辅背对着众人,两行热泪夺眶而出。

到这里,导演用大量细密的针脚,不动声色地编织出一副黄河决口泛滥六省下的水患群像:焦虑的康熙、各怀心思的朝廷大员、因河工被长期拖欠饷银在治水上有心无力的靳辅、受灾的百姓……

故事虽大,但剧集却没有错失剧中“小”的魅力。

其三,是斗人心。

洪水暂歇,自己儿子下落不明的靳辅却被失去家人的河工亲属围住唾骂,有人向他讨要被拖欠一年的工钱,有人让归还牺牲的亲人,这一段,已经看的人五味杂陈。

但真正残酷的在后面。

堤坝不堪一击,是因为作为河道总督的王光裕,早已把朝廷拨下的大多数款子贪墨、孝敬。

洪水一来,他就消失不见,众人以命护堤,表功时他冲在了前头。大水暂退,他带着大队人马,压着“饷银”,来向靳辅抖威风。

他拔出尚方宝剑,二话没说,就让靳辅自行了断。

为何?杀掉靳辅,栽赃嫁祸。

众人怒骂狗官,一哄而上打开钱箱,却发现其中空空如也,这个狗官根本没想过给河工们一文钱。

此时黄龙再临,大堤失守,洪水肆虐,哀鸿遍野,靳辅和河工们生死未卜,王光裕匆匆逃走,并上奏把所有的罪责和贪污的罪名,都推到了靳辅的头上,让靳辅给他当替罪羊。

震怒之下的康熙扬言要怒斩靳辅并为他立下罪臣之碑。

果然,黄龙难治,背后是人心猛如洪。

《天下长河》,就用真实的镜头和犀利的角度,深刻展现出了治水背后的困境。

这段开场大戏,真可谓气势如虹,镜头运镜大气流畅,服化道古朴却考究,人们不再衣着光鲜,而是重现了清初的穷苦。

随着剧情一点点推进,一幅历史的图卷也徐徐打开。浓墨重彩的,是治水,错落有致的剧情节奏中,故事一开场,就找回了历史正剧的味道。

历史正剧之美,从来不是狗血古欧,花团锦簇,而是将历史细嚼慢咽,娓娓道来。

它不单单是要讲一个故事。

更要给观众和人物悉心构建出一个群体,一个环境,甚至一个时代。

要拍,就不仅要拍出历史的洪水滔滔,更要拍出洪水背后的烟波浩淼。

2、演技:没有流量男星,全员演技派,飙戏场面张力十足

这些年很多历史剧的选角,没有流量撑场,没有漂亮女星,好像剧都拍不下去。

但这一部的选角,一没顶流,二没绝美女主,只有一群妥妥的实力派演员。

流量下去了,戏味上来了。尤其是他们在剧中的飙戏场景,更是过瘾无比。

挨个说。

第一位让我惊艳的,必须是黄志忠。

在我心里,黄志忠,一直是典型的戏红人不红的中生代演员。塑造角色,讲究的一股气。

《大明王朝1566》,他饰演清官海瑞,一身九死不悔的书生意气。

《人间正道是沧桑》里,他饰演的杨立仁,一身风云变幻中的邪魅之气。

而本剧中,他演出的是一股大气、正气,英雄之气。

故事开场,他饰演安徽巡抚如定海神针一般,伫立在人群之中,眼神坚定,句句坦诚,带着河工与黄河洪水殊死搏斗!

王光裕的说客前来,他把送的人参分给百姓们。

蒙冤被押解进京,他一心只有治水,并不在乎是否会被误解,认罪是从心底里觉得自己没能守好河堤,就是自己的责任。

明珠奉旨审问他贪污治河公款的事,他义正言辞,慷慨从容,爆发力十足,一句“钱有何用”,一股浩然正气,直冲苍穹。

哪怕是生死关头,他在意的也不是自己的生死,而是抓住最后机会,向康熙帝推荐了治河之书,这才有了陈潢的横空出世。

黄志忠好戏还在后头,预告中他跪在石子路上,满头华发,满脸风霜,但眼神坚定一如往年,瞬间将观众带入角色的治河执念中。

这就是好演员的魅力啊。

第二位,罗晋当仁不让。

这几年的罗晋,日益完成蜕变,演技越来越纯熟。

不过从《安家》中有坚守的店长徐文昌,到《幸福到万家》里善良正义的律师关涛,哪怕是《鹤唳华亭》中的萧定权,多半文气十足,而看过陈道明、焦晃版康熙的观众,下意识就会担心,罗晋镇不住这个角色。

但别忘了一点,故事发生时,是康熙十五年。康熙8岁登基,此时不过23岁,霸气只是初显。

正如编剧和导演张挺说的:“我们展现的康熙是一个二十几岁登基的皇帝,需要一个更文气、眼神更干净、高度男性化又有力量的男演员。罗晋很符合。”

演康熙,是演完美的明君?

罗晋的表演,却要先撕掉那层金光闪闪的外衣。让观众看到一个成长中的帝王。

两段戏,见真章。

一场戏是开场天降暴雨,罗晋饰演的康熙抬眼望天,眼神里既有帝王的桀骜,又有说不出的疮痍和悲怆。

另一段是与公磊饰演的明珠的对手戏。

先是插科打诨。

君臣你一言我一语,周瑜打黄盖,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。没想到“辉叔”和罗晋真有化学反应,看得是真快乐。

但还有一场戏,是他怒斥明珠 ,气场瞬间两米八,

那份君王的威严和霸气,让人隔着屏幕都有点让人怕怕的,火药味都能闻到。

但下一秒又收住话锋,给大臣一个台阶下。

一段对话,角色就立住。

难怪网友评价,萧定权要有这份霸气,早就“反虐”渣爹了。

第三位,是梁冠华。

梁冠华,可不是只会演狄仁杰的。

《大明风华》虽然口碑一般,但梁冠华饰演的太子,可是圈粉不少。

憨厚写在脸上,梁冠华却能让这个角色在憨厚和机智的观感中无缝切换,演技可见一斑。

这次《天下长河》的索额图,他又换了“一幅嘴脸”,演出的是玩弄权术的贪官重臣。

虽然角色讨厌,但一和公磊饰演的明珠互动的时候,又能瞬间回归那种朱家父子般的可爱。

对手戏虽然戏谑幽默,但是却并不浮夸。两个人都是真正的实力派,台词对白流畅,面部表情自然,丝毫看不出表演痕迹,让人有种“沉浸式”观感,好似就站在旁边一样,看起来十分舒服。

第四位,就是公磊。

这些年,公磊出演的狠角色可是不少。

从《破冰行动》到《冰雨火》,他的角色都游走在黑道江湖与人性的裂缝之间。

以至于观众都以为,公磊就只能演大佬。

没想到这次他摇身一变,成了在康熙面前讨好卖乖的明珠。

就连被怼得张口结舌那种小嘟囔,都透着几分可爱。

也让这个角色,刚开场就渐入佳境。

第五位,是苏可。

在《扫黑风暴》中的出色表现,终于让这位宝藏演员被观众看到。

这部剧他饰演的于振甲,还有一个观众更熟悉的名字,于成龙。

但此时的他还未成为未来那个直隶巡抚、兵部尚书,而是将靳辅从水中救出又押解送京的江宁知县。

苏可演的真好,这个人物,一方面刚正不阿,连索相明相的面子都不给,骨子里的,是先天下之忧而忧。

另一方面,每日自省放黑白棋子,给家中的鸡都取了起些佞臣的名字,那种认真的劲又可爱又搞笑,让观众瞬间喜欢上了这个人物。

他脾气倔,鄙视“贪腐”的靳辅,却能在被靳辅上了一课之后,虚心道谢。

你也会发现,这个人物,绝不简单。未来人生路上,靳辅和他,一定会再相逢。

第六位,我想说说尹昉。

在演技上,36岁的尹昉还达不到各位老戏骨的水准,但也绝对没有拖后腿。

本剧中他饰演的陈潢,自称河伯转世,能看风向预测汛情,堪称行走的人形气象监测仪。但尹昉说话的那种姿势和腔调,就是让人入戏。

陈潢出场就是怀抱一块大石,沉入水底,靳辅和于振甲都以为他要自杀。

但他只不过是要下水测试水的流速,这是治河专家陈潢与靳辅的初次相见。

谁能想到,一段知己故事就此开始。

最后一位,是奚美娟。

孝庄这个角色对于奚美娟来说,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。

斯琴高娃在《康熙王朝》中饰演的老年孝庄,沉稳大气,太过经典。

奚美娟过去的角色形象也很深入人心,演不好,观众很难入戏。

但奚美娟版的孝庄一出场我就get到了,这是一个奚美娟版本的孝庄。

第一场戏就是对康熙催婚,带着皇祖母的贵气慈祥,但一场对手戏下来,明显让人感受到人物由内而外的一种威严感,不过那威严,是四两拨千斤。

除了这七位,《天下长河》中还有不少熟脸。

比如饰演神算书生高士奇的陆思宇。

饰演识时务的职场“变色龙"徐乾学的赵麟等等。

虽然角色众多,但每个人的性格都特别鲜明,就连只是支线的进京赶考三人组都让观众印象深刻,想看看他们各自的结局。

在优质演员的加持下,《天下长河》光演技这一点,就是一场盛宴。

3、破局:既有正剧范,又有历史感,还有欢乐戏,历史剧的底气找回来了

一句话,《天下长河》要为历史剧重新正名了。

需要正名,是因为历史剧曾经“变味”。

明明是历史剧,却没有让人热血沸腾的战斗场面,也没有深刻动人的历史波澜,而代之的是主角谈恋爱的小把戏。

而《天下长河》之所以开播2集就拿下卫视收视第1,而且第二集升幅明显,就是因为,它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剧久违的历史正剧范儿。

必须说,历史剧从来不乏经典,也已经给后来者走出了一条路,而这部《天下长河》,既有破,也有立。

破的部分,是该剧虽以康熙一朝为时间坐标,但它并不为帝王将相著书立传,不专注宫廷权谋心术、后宫斗争,而是一门心思,讲治河。

但同时该剧,也延续了之前历史剧的优点。

首先,是史诗的严谨。

为了准确还原古代治河的场景,张挺及其团队在进行剧本创作的时候,请教了水利专家、清史专家,并搜看了清代遗留下来的大量的工程图。根据这些资料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,几乎复原了一段一段堤体,以及垒木、灰泥、凿石、大埽、河笼、铁滑车等几十项传统工艺。

为了拍好水戏,先在横店挖了一个“黄河”出来,再通过造浪机呈完成了人造洪峰,制造出黄河汹涌奔腾的效果。

最终呈现的画面,才让观众看得万分揪心。

其次,是正剧的戏味。

表面看,治河与朝堂的戏份各有精彩,但朝堂是策划争论,决定治河纲领,治河是行动是结果。

朝堂线,以康熙皇帝和两大权臣为代表和主线人物。

朝廷变幻莫测的风云力量,在一场场朝堂对手戏中表现得张力十足。

就说河堤失守之后围绕河道官的惩处,朝臣各抒己见,索额图认为,河道失守,河道总督其罪当诛。

明珠则反对称黄河旧道经年未修,非一人之责,应将河道总督押解进京,经刑部过堂。

但两人真是出自公心?

其实是王光裕出事后,索额图急于灭口。而明珠则想借刀杀人。

一场御前会议,其实是没有硝烟的战场。

剑拔弩张,杀人不见血。

而康熙呢,明面上不偏不倚,既让人猜不透,也能安抚人心,实则掌控全局。

这就是历史大剧的戏味,不一定要两军对垒,万箭齐发。

只拍人心战场,就具有浓重的历史感。

再有,是古装剧的谐趣。

别忘了,这是张挺的作品。

一部《大明风华》让观众记住了“老朱家父子的快乐日常”,本剧中,严肃的治水问题,小事和大事缓缓嵌套,困难一个接一个袭来,但惊险刺激中,轻松明快的对手戏,很好的缓解了剧情的紧张感。

国事往家里写,大事往小里写,才更可以从小见大。

比如王光裕自尽后,明珠先来见康熙,模仿索额图,把如何回禀康熙演了一遍。

等到索尔图来了,果然按照明珠模仿的样子来了一遍。

故事没用深沉肃穆的基调讲故事,安排了两位老戏骨的插科打诨,治水这样比较晦涩的命题,在对人物的丰富塑造和喜剧冲突中,就变得好看了。

但好笑好看背后,是历史风云,权力争斗背后,其实看的还是历史的复杂和人性的幽微。

到最后,是治水的宏大命题。

为何要拍治水的故事?

因为“这些为中华民族做过巨大贡献的水利大师,为了治理黄河、守护百姓,奋斗一生、鞠躬尽瘁,值得被铭记。”

总的来说,硬核的治水场面,生动的人物形象,再加上立意深远的主题,都让这部剧充满了看点。

能否成为经典的历史剧,这个还不好说。

但为历史剧重新正名,《天下长河》是做到了。

说到底,大家无数次重刷《雍正王朝》《汉武大帝》,苦苦寻觅「代餐」。

也恰恰说明了,当下的国产历史剧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。

这又回到那个问题,看历史剧,我们到底在看什么?

不是共情皇帝,爱上爽剧。

甚至不仅是扎实丰满的人物塑造,底蕴深厚的台词剧本,高远深刻的立意格局……

而是优秀的国产历史正剧里,那份独立的历史表达。

本剧有吗?就说一点,第七集康熙陈潢河边相遇,陈潢预测秋汛时间,赢了一千两,也得到了实现一生抱负的机会。

但当康熙问他想要什么,他唯一做的,是双膝跪地,为萍水相逢的靳辅讨一个清白。

难道他不知道靳辅是罪臣,为他说话是自找麻烦?

他当然知道,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说了,到了夜里,他又来到靳辅住的仓底,两人以水为笔,彻夜谈论治水理想。

夜色虽然那么暗淡,靳辅的命运明明那么莫测,这一刻两人却眼神炯炯,长夜如昼。

一股中国人的浩然正气,照亮长夜。

虽然观众知道,两人的结局,都并不美好。康熙二十七年,两人因为被诬告在治水时谋私利,被问罪革职,其后一个死于冤狱,一个后来死于治水路上,但命运的悲哀与惶惑,也更显这一刻的隽永疏阔。

治水,可不是为了帝王,而是无论王朝更替,历史向前,祖祖辈辈的中国人,都一定要做的事。

这就是为什么在如今的黄河入海口,屹立着两座铜像。一个手拿千里镜,眺望远方;一个手指前方,侃侃而谈。他们就是百姓心中的河伯——陈潢与靳辅。

所以历史剧何以动人?

最本质的,是历史剧,最能拍出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品格。

这才是历史剧“爽”感的根源。

那种品格,是黄河水滔滔,而士为知己死。

是治理黄河,虽百死而尤未悔。

是“荡荡怀山襄陵,浩浩浮天。”以命治水,泽被后世。

一个鲜活立体的陈潢、靳辅,足以吊打无数个空喊口号的「伪历史剧」。

或者说,那些根本算不得历史剧,这才是。

文章收集于互联网,本站不提供存储
狗次元 – ACG爱好者分享平台(dogacg.com) » 收视登顶,七位戏骨撑场,湖南卫视的这部历史剧,拿到了收视王炸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