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《数风流人物》首播的角色塑造排个名,侯京健第2,李乃文第1
果然是一场演技盛宴。
我说的就是6月15日首播的历史大剧《数风流人物》。
曾几何时,观众也曾以为国产主旋律不好看,但,过去一年,国产主旋律大剧,层出不穷,从《觉醒年代》《大决战》到《理想照耀中国》《功勋》,一部接着一部爆,终于让观众整明白了,原来主旋律大剧才是真正的口碑王炸。
也是因为这些优质剧集,一大批宝藏演员,凭借对历史人物的传神演绎,向观众展示了“演技”这门手艺,也将一个个真正的“国产偶像”演绎地熠熠生辉。
就连安徽合肥的一条延乔路也突然火了。一度成为了最令人服气的「网红打卡点」。许多市民自发前往延乔路献花、留言,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敬意。
因为一部优质的剧集,一批好演员得以发光,一批“国产偶像”的星光也被更多普通人看到。
这是国剧创造出的怎样的浪漫?
而当《数风流人物》首播,许多观众顿时惊了:“导演你。。。竟然还有麻子跟豆豆”。
原来,是剧集中又出现了陈延年、陈乔年两位革命烈士的故事,两部国产剧,仿佛完成了一场对历史的和鸣。
也就像《觉醒年代》一样,主旋律历史大剧,依然是国剧中,最出好演技的剧集类型之一,可以说,《数风流人物》一开场,很多演员的演技,就炸了。
我试着选出了首播集“演技最好的5位男演员”,排了个名,未必精准,只是为这部口碑王炸,做个记录。
无论是哪一位的表演,都演出了同一个答案:何为时代“风流人物”?为何这群“风流人物”,能合力创造一个新中国?
引子:为何要“数风流人物”?
“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
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“
剧名《数风流人物》,引自毛主席的诗词《沁园春▪雪》。故事讲述了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,中间经历了长征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等二十余年的漫长岁月,最终于1949年建立新中国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
但,相比许多同类剧集,本剧的重点已经体现在了它的剧名上,就是以人,塑造一个时代的风流人物,去呈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这样的切入点,显然也是为了与过往同类作品区分开, 避免创作上的重复。
而风云时代,从来是风流人物创造的风云时代……本剧开场前两集,观众熟悉的历史人物已经纷纷登场,与时代主线交相辉映。
风云人物的主要事迹,再结合上具体的历史场景和事件,脉络清晰,结构稳健,高潮迭起,可以说,这个开场,不俗。
既然是写人,光有细节呈现,还不够。必须要对准时代长夜里如星辰般闪耀的灵魂,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:
谁是时代的“风流人物”?何种人物,方才称得上觉醒年代的“风流人物”?
第五名、雷浩翔(饰演陈乔年)
和《觉醒年代》一样,除了选择了陈独秀、李大钊、毛泽东这些影响历史的重要人物之外,也将视角,对准了青年。
有志青年,必然是一个时代的风流人物。
让《觉醒年代》观众倍感亲切的,是本剧一开场,就又看到了那两个熟悉的名字:陈延年、陈乔年。
不过,相比《觉醒年代》重点塑造了父子关系的缓和,本剧中的两人,和父亲的关系依然紧张,但也正因为此,剧集也塑造出了青年的锐气。
开场有段戏,是陈独秀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关押,全国声援,丁勇岱饰演的吴稚晖闻讯,问他两个儿子的态度,“害怕吗?”
没想到两人直言,“既做就不怕,他陈独秀也算是仁人志士,有这么个机会光荣牺牲,求之不得,有什么可怕的?”
听闻两人对父亲陈独秀直呼其名,吴稚晖当场质问两位青年,“陈独秀?陈独秀,也是你们叫的?”
好家伙,结果两位青年立刻回答:“天下人都可称陈独秀,我亦天下人,为何不可称天下人?”
丁勇岱饰演的吴稚晖气得抬手说不出话来,那边继续开怼,“叫我们滚吗?”
哈哈哈哈哈气得吴稚晖当场语塞:竖子,两个竖子!
丁勇岱火力全开的表演,把两位青年的形象映衬地更鲜活了。
但其实,这只是两位青年的开场。而看过《觉醒年代》的观众,当然知道两位青年命运的结局。
在那个距离我们不过百年的时代,那么多英雄儿女就这样永远地定格在了最青春的年纪。
他们正如李大钊在其文章《青春》中所写的那样:
「吾愿吾亲爱之青年,生于青春死于青春,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。」
但少年到底是怎样的少年,《觉醒年代》演过一次,这次两位少年的形象,更丰富,更立体了。
“风流人物”,可以是充满锐气青春的风流人物。
第四名、张洪睿(饰演李大钊)
历史人物塑造,就是要在主线不虚的前提下,又能让普通观众都能看得懂,都能看得爽。
张洪睿的饰演的李大钊先生,在本剧中第一次出场,就是在毛泽东等青年的视野中。
当时一战刚刚结束,李大钊站在街头,在人群中慷慨激昂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,正如剧中毛泽东点评的,气势如排山倒海,顿时就让人看得热血沸腾。
但这段演讲戏,恰恰不是塑造人物之大,而是将大人物化「小」。
为何?因为这些大人物的名字我们都熟,事迹我们也熟。可如何把观众熟悉的历史人物塑造出新意?让人物落入观众心头?
《数风流人物》的办法是,把大人物化作凡人来刻画。
哪怕是街头演讲,这样的高光段落中。
看张洪睿演讲中情绪的递进,首先是宣教式的谆谆教诲,“这次战胜的,不是联合国的武力,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。”
接着是带着感情的推己及人,“不是哪一国军阀和资本家的武装,是全世界的庶民”。
这一刻的李大钊,已经完全带入了情绪,说得在场民众全都开始动容,有的甚至眼含热泪鼓掌。
但这场戏最妙的,却是人群中的毛泽东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后,李大钊的反应,没有一丝一毫权威被冒犯的不悦,反倒是充满了对青年成熟思考的惊喜。听到激动之处,目光闪烁,言辞恳切。
当张洪睿对着台下的毛泽东轻轻躬身,那是我们敬爱的守常先生。
在大段台词的戏份中,能将人物情感和形象呈现到这种程度,张洪睿的演技是值得肯定的。
但张洪睿塑造的李大钊先生,不仅是那么可敬,还是那么可爱。
第二集有场戏,是几位学生到李大钊的家中拜访,刚推门进来,张洪睿饰演的李大钊大喝一声,“快关门!”
学生们紧紧张张关上门一看,为何关门?原来是先生在捉鸡。为何要捉鸡呢?因为当年的北大停发薪酬数月,李大钊先生的妻子养鸡补贴家用。
接下来,就是李大钊先生向学生们示范如何正确地捉鸡。
学生们忿忿不平,李大钊先生却爽朗一笑。
何为真正的大师,何为虚怀若谷,一场戏,全都明了。
但先生,是可敬的,是可爱的,还是可感的。
第二集还有场戏,是李大钊力排众议,不顾危险护送陈独秀到天津去,在码头上遇到摔倒不起的扛大包工人时,两人上前搀扶,接着感慨时代。
那一刻,透过张洪睿的眼睛,观众都看到了先生的精神——那就是寻求整个国家、民族将往何处去的正确方向,寻求普通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,而非个人之私利所求。
至此,先生的谦逊、胸怀、风骨,荟聚一身,那殷切的心,普通观众,亦感同身受。
因为它拍出了一代风流人物,与人民共情的温情与力量。
真正的时代风流人物,是对最底层人民的感同身受的。
第三名、丁勇岱(饰演吴稚晖)
丁勇岱在剧中,饰演的是国民党著名右派吴稚晖。
曾以“白宝山”一角被观众所熟知的他,在今年年初热播的《人世间》中,再度展现出老戏骨的非凡实力。而在年代剧表演方面,他同样是高手,《跨过鸭绿江》中的彭德怀老总,也是被他演活了。
前两集中他的戏份不多,但有场戏,太绝了。
就是他与一位友人,在墓园中吊唁。两人说起了陈独秀、李大钊等时代风云人物,也说起了时势。
你注意看。
丁勇岱饰演的角色,情绪一层层裂变了。
从唏嘘。
到无奈。
最后,双眼射出火光。
人物面对一战后民国政府无能现实的愤懑,透过丁勇岱的脸,移接到了屏幕上。
虽然演员不动如山,但眼神,就是演员的武器,带着直刺观众心脏的锋芒。
说到最后,丁勇岱脸色一变,道出一句,“那是我们的国家啊!”
沉着,淡定,但内心如火。
只一场戏,就演出了种瞬间通透的东西在里面。
第二名、侯京健(饰演毛泽东)
在此之前,侯京健早已是公认的,继古月和唐国强之后,新一代演员中最形神兼备的毛主席扮演者。
之前在《觉醒年代》中,面对于和伟、张桐这样的实力派,侯京健也丝毫不落下风。
这一次,侯京健将饰演从青年到中年时期的毛泽东,年代跨度更大,演技挑战更大,但表演空间,也更大了。
故事一开场,侯京健饰演的青年毛泽东已经出场,面对正在街头宣扬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李大钊时,眼神中满是坚定和炙热,但又带着自己的思想,所以当他当场提出心中困惑,就有了那段他和李大钊先生亲切的街头对话。
一场戏,人物的现状、性格,基本都摸清楚了。
接下来,还有一场侯京健饰演的毛泽东号召全家的弟弟妹妹们放弃耕田,全家搬迁到长沙去的夜谈戏。
面对弟弟妹妹的疑惑,毛泽东平疑惑,晓利害,指明路。
几句话,见从家事的安排中,让观众看到此时毛泽东已经具备了胸怀天下的格局。
人物的精气神,从电视屏幕喷薄而出。
而在湘江边,他和妻子杨开慧道别的那场戏,又将人物的柔情尽显。
的确,毛泽东这名字一出,便已经足够令人肃然起敬。
但本剧更多是拍他人性的一面,反而会更贴近生活,也使其更具烟火气、人情味。
但烟火气之外,人物的姿态又是昂扬向上的。
一代风流人物的精气神,不正在于此?
不过,这还只是开场。从预告片看,侯京健剧中的好戏还在后头。
比如战场中,面对战士们的牺牲和斗争的残酷,毛泽东虽然一脸严肃,但却紧紧握住、高高举起手中红旗,一个动作,就能感受到人物必胜的决心。
而在人物的中年阶段,那个说出“他们都是风流人物”的毛主席,又多了一份经历岁月后的沉稳睿智,轻轻一句,境界全出。
可以说,哪怕只是开场,也能看出侯京健有意在塑造人物的变化,青年的毛泽东,和中年的毛主席,既有一以贯之的东西,也有不同阶段的不同,这也体现出,已经第13次扮演毛主席的侯京健,在表演上,越来越游刃有余,而无论怎么演,他都始终把握住了人物的精气神,精气神对了,其他就都对了。
第一名、李乃文(饰演陈独秀)
必须说,开场几位主要演员的表演,个个精彩,完全达到了角色塑造的要求,称得上集体出彩。
但最打动我的表演,还是出自李乃文。
在话剧舞台已经耕耘多年的李乃文,此前无论是普通工人、朝堂重臣,还是知识分子,他总是能演绎的入木三分,但这一次,他的表演挑战显然更大,因为李乃文塑造陈独秀,有于和伟这个珠玉在前。
但结果,他既和于和伟一样,抓住了人物的真性情,同时,也演出了自己的风格,为人物注入了新意。
首先,所谓历史中的风流人物,他们也和你我一样,有着七情六欲,喜怒哀愁,也会有一时冲动,情绪上头的时候。
比如,李乃文饰演的陈独秀会像个满腔热血的年轻人,在局势紧张时刻,跑到高楼上奋力挥洒传单,传单飞向了天空,巡警迅速抵达,李乃文饰演的陈独秀虽然被捕,口中依然说个不停。
一个场景,人物的神采,有了。
但李乃文塑造的陈独秀又是丰富的。
剧中有一场他与陈炯明吃饭,讨要学校经费的戏,就展示出这个角色的傲骨和机敏。
饭才刚开始吃,几位席上的老学究就开始质疑陈独秀在广东的教育举措,看李乃文的眼神变化,从泛起一股火,到心里盘算,再到表面的释然。
观众都能感觉到他情绪即将爆发的临界点,好似暴风雨前的宁静。
但他接下来却谈笑风生,以一段儿子骂父亲的自嘲,轻轻化解了质疑。
但就在这时,他话锋一转,顺势说出了内心的变革理想。
最后一句“告辞”,可谓掷地有声。
那个带着轻蔑、嘲讽、不屑而又有点俏皮的离场,让人观众看到这,一面觉得有趣好笑,一面也被感染得热血沸腾,可以说李乃文的表演,让陈独秀这个人物,从历史书本中又一次“鲜活”了起来。
但这个人物也有吃瘪的时候,就是面对两个儿子。
和《觉醒年代》呈现的父子温情告别场景不同,本剧中的陈独秀可是狼狈多了,两个儿子已经登上了轮船,他才坐着黄包车急匆匆赶来,李乃文一个在人群中赶路的动作,已经全然不见昔日陈独秀的样子,只见一个心系儿子的父亲。
好不容易在人群中看到两个孩子,李乃文的脸上先是露出一丝欣喜,但和两个儿子一对上眼,又赶紧恢复常态,想要对孩子招手,手举起来一半,又放下。
最后望着两个孩子的身影,随着轮船渐渐走远,只留下一个父亲的落寞。
李乃文的这段表演,自然随意,合乎情理,情感细腻,表情达意丰富、到位。“中国式父亲”的万千思绪,都在不言中。
不过要说最打动我的,还是陈独秀从监狱被释放,走出来的那场戏。
李乃文先是一个被阳光刺眼,用手遮挡的动作,然后一低头,才看见来迎接他的李大钊和一票友人、学生们。
当众人一起用朗诵迎接他归来,李乃文表面风平浪静,但微微一个表情,却演出了内心的波高汹涌。
万千情绪,尽在其中。
一代风流人物,当如是。
写在最后:一开场就力捧被遗忘的“国产偶像”,看得我想起立鼓掌
看完收播两集,我想为剧集起立鼓掌了。
因为剧集没有让观众失望,更因为,优秀的主旋律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存在,它的反哺作用绝对超乎你我的想象。
什么叫主旋律?
讲述家国情怀、岁月风云的重大题材,当然叫主旋律。
但归根到底,能让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,感动于心的,才是真正的主旋律。
本剧中的这些“风流人物”,明明正经历着最黑暗的岁月,最艰难的处境,但眼神却是那么的明亮,如果没有光,他们就是唯一的光。
而当这历史中的穿越历史的屏障,透过屏幕让这届观众看见,他们就不仅影响了那代人,更在影响这代人,尤其是,新一代的年轻人。
大时代里,有的人成了面子,有的人成了里子。
在当年时代的风口浪尖,他们是一个时代奋力突破黑暗的面子。
而当岁月变迁,中国已成为了今日之中国,他们又成为了中国的里子。
能把这些中国的里子和面子演出来,演成一个个有温度,有性格的人,演到观众心里,这就是好演员,这就是最好的主旋律大剧。
希望这部剧,让更多年轻的观众们也意识到,自己和近百年前的历史人物之间,也能产生如此之多的共鸣,那就是本剧最大的意义。
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